朱金山是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协会儿科分会执行副主席,《中国医学学术年鉴》高级编委。
中医的继承和发展始终离不开人。目前中医药人才储备不能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要。中医后继者很少。从事中医的人数似乎很大。然而,许多人的临床思维并不是真正的中医思维,也就是说,也不是真正应用中医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或真正的中医。继承中医药的发展,仍然需要大量真正的中医药人才。
人才应该从教育开始。高校教育和教学是目前中医药人才的两大来源。在当前形势下,大学教育是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来源,但大学中医药教育仍存在严重问题,尤其是中医临床教育理论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,需要大力改革。此外,这也是中医教师教学生的好方法。中医院校教育与学生教学方式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。只有做好大学教育和师徒两方面的工作,中医才能得到很好的继承、利用和发展。
如何使用西药对我来说也很重要。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是值得学习的,但应该注意的是,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医治疗中医和使用中医的思想。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?学习彼此的长处,吸取彼此的经验,相互理解是关键,而不是机械地。中医在临床实践中注重辨证,但现行教材都强调辨证,这在20世纪80年代的衡阳中医会议上被断然拒绝。中医自古以来就没有提到辨证。更有甚者,这种分类被作为中医的临床标准,这使得许多中医经常按照证型标准去看医生,他们不知道没有这些证型该怎么办。中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说:“辨证分型把灵活的辨证规则变成了僵化的框架,真是令人遗憾。不可取!”中药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疗效。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。如果丢弃和改变,如何提高中药的疗效?我们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医?中医传承和人才培养是基础。中医的现状不会改变。我们应该从中医的传承开始?
新京报记者张秀兰
编辑岳庆秀校对赵琳